原创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3月16日上午,年“乡村振兴荆楚行”(荆门)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服务荆门“五个一”工程启动会在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张池农耕文化体验园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晓鸣,校长李召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省农业农村厅*组成员、副厅长肖长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成员、副厅长徐勇,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凤洪,校*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等出席启动会。
▲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兵推介荆门市“五个一”工程(刘涛摄)
启动会上,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兵致辞并推介了荆门市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五个一”工程有关情况。他表示,华中农业大学实力雄厚,在农业科技领域优势明显、地位突出。此次“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是华农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持续助推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务实举动;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是双方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他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开创*产学研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省领导、校领导及院士为学校产学研基地暨荆门市农业产业“五个一”工程龙头企业授牌(刘涛摄)
▲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兵为服务荆门市农业产业“五个一”工程的院士专家团队颁发聘书(刘涛摄)
▲荆门市人民*府与学校签订市校合作、服务“五个一”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刘涛摄)
启动会上,省、校领导及院士代表为学校产学研基地暨荆门市农业产业“五个一”工程龙头企业授牌;孙兵为服务荆门市农业产业“五个一”工程的学校院士专家团队颁发聘书,并代表荆门市人民*府与李召虎校长签订了市校合作、服务“五个一”产业发展的《荆门市与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
▲李召虎校长讲话(刘涛摄)
校长李召虎在启动会上表示,年,学校将围绕“科技、人才支撑乡村产业振兴”这一主题,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荆楚行“五大行动”,一体化服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学校将坚持聚焦重点、强化示范、精准对接、协同发力的思路,聚焦重点内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努力培育一批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助力湖北农业产业强省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校将着力推动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深入实施“岗位科学家荆楚田野行”,组建高校乡村振兴联盟,积极助推农业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开展校地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提升特色种养业质量,建设一批科技成果和技术示范基地,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建*百年、耕读中国”主题调研,推进乡村振兴理论*策宣讲;培训一批乡村振兴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高素质职业农民;加强实习实践和就业基地建设,鼓励毕业生留鄂就业创业,为湖北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动力。李召虎表示,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校地校企紧密合作、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的大格局下,“乡村振兴荆楚行”一定能立得住、行得远、干得好、叫得响,为荆门实施农业产业“五个一”工程,为湖北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傅廷栋院士讲话(刘涛摄)
在随后举行的年湖北省油菜花节开幕式上,傅廷栋院士提出,新时期油菜产业发展的特色是以油为主,因地制宜,油、菜、花、蜜、饲、肥多功能利用相结合,栽培机械化、轻简化,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他认为,影响油菜产业发展的瓶颈关键是效益,这是农民种油积极性的根本所在。他分析对比了国内外油菜种植成本差异后提出,要提高效益,首要要提高规模化和机械化,而规模化是限制机械化的主要因素。年至年,70年间,我国每一块田的面积减少了4倍,每一户田的面积也减少了4倍,傅廷栋在分析数据后提出,“这样分散、小规模的生产模式要实行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根据中央和国家的*策,要加强土地流转或者是托管,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公司+农户等新型的经营主体,对发展油菜至关重要”。对于提高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傅廷栋认为,根据荆门沙洋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减投增效、质量增效、扩能增效、加工增效及品牌增效。
▲李召虎、姚江林一行考察“长江流域耕地培肥与养分管理定位试验基地”(彭雨格摄)
3月15日下午,校长李召虎,校*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一行调研参观了华中农业大学“奶水牛养殖技术推广示范站”湖北劲牛牧业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沙洋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及长江流域耕地培肥与养分管理定位试验基地,慰问了华中农业大学驻守基地的师生,考察了有关科研工作进展。李召虎、姚江林一行还在现场调研了“五个一”农产品展示展销会。
此前,3月13日至15日,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园建设与安全保卫部、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一行赴荆门市钟祥市、东宝区,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当地村镇、企业,开展理论宣讲,举办座谈会,签约授牌校地、校企合作基地,启动我校年度“乡村振兴荆楚行”系列活动。
▲东宝区牌楼镇“理论热点面对面”宣讲会现场(彭雨格摄)
在调研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走进田间地头,走访农户,了解各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在东宝区牌楼镇“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伟*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题,重点围绕全国“两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中国共产*建*周年等主题作了理论宣讲。调研人员还与当地基层*员干部及部分企业负责人举行了座谈会,并针对座谈会上基层*员干部和企业负责人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柴湖移民纪念馆授牌思*课教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彭雨格摄)
调研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委书记程华东代表学院分别为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客店镇颁授思*课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匾牌,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社会服务处处长魏鹏受托为大柴湖紫凝盛景颁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匾牌,建立校地、校企合作平台。
乡村振兴荆楚行
农业大学因农而生、强农而荣,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是农业大学的“初心”和“本分”。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农兴农”殷切嘱托和新时代提出的乡村振兴“新考卷”,年,华中农业大学决定实施“乡村振兴荆楚行”。
自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通过“一位学校领导带领一个学院、一个业务部门和一个民主*派,组建一个工作专班,联系服务一个地市”的组织方式,主动对接湖北省内17个市州,每年明确一个行动主题,精准设计重点实施内容,针对性的集中组织师生到湖北乡村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形成“领导牵头、部门协调、学院对接、教师参与、学生响应”的科技服务工作新模式,推进服务行动在湖北省内市州县全域覆盖,校属单位、学科、专业、教师和*员干部参与全员覆盖。
年“乡村振兴荆楚行”的主题是“疫后重振荆楚行”,主要聚焦“疫后重振”和“灾后重建”两大重点任务,围绕湖北农业农村发展的“十个突出”要点,重点启动实施楚才服务农业产业行动、科技成果在鄂转化行动、疫后重振调研宣讲湖北行动、荆楚“三农”人才培训行动、留鄂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等“五大行动”。活动以来,华中农业大学4位院士、余位教授、余师生在湖北省17个地市州持续开展疫后重振、灾后重建,发挥科教优势赋能荆楚乡村振兴。
文
刘涛彭雨格
原标题:《科技、人才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年度“乡村振兴荆楚行”在荆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