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大渡口区跳磴镇蜂窝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衍育(左一),在施工现场给村民讲解注意事项。记者陈国栋摄/视觉重庆
■凝聚人心,走好同心路
■选出能人,走好致富路
■保护生态,走好转型发展路
过去,工程车辆进出村庄,习惯“等靠要”的村民阻工要求留下“买路钱”。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里*员干部入户做工作,又带领*员外出考察看差距,如今村里人和心齐,忙着推进项目建设。
曾经,村*支部软弱涣散,缺乏群众认可的主心骨。在外经商的优秀*员被回引到村里任职,与驻村第一书记一道带领父老乡亲抓发展,如今,村里柏油路修通了,产业已具雏形,致富道路越来越宽广。
昔日,采矿给村民带来不错的收入。矿山关停后,村里遭遇发展阵痛,如何实现转型发展?驻村第一书记帮忙出点子、策划项目、争取资金,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还即将变成金山银山。
……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大渡口区以*建为引领,建强农村基层*组织,通过选好“头雁”、凝聚人心、壮大产业,扎实走好同心路、致富路、转型发展路,乡村振兴呈现出蓬勃生机。
凝聚人心走好同心路
过去村民对村里事务不关心,如今成了热心肠
4月24日下午,大渡口区跳磴镇蜂窝坝村水门洞,十多位村民在工地上忙碌。驻村第一书记杨衍育一边劳动,一边给大家提醒注意事项。
这里正在建设露营基地。大家积极性很高,不计报酬,义务参加劳动,争取让项目在“五一”期间开门迎客。
“以前,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前几年,村里班子能力不强、*员作用发挥不好,村*支部被作为软弱涣散整顿对象。杨衍育去年12月到村里任职时,发现大家对村里的事务漠不关心,喜欢“等靠要”。
杨衍育到村刚20天,村里就发生了一件让他“汗颜”的事——承担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车路过村里,11名村民带头拦车,要求留下“买路钱”“污染费”。在大渡口区公安分局从事*工工作多年的杨衍育意识到,事情的根源在于村里的*员干部和群众思想观念有问题。
鉴于项目有严格的工期要求,不能耽搁,次日,杨衍育紧急召集在村的*员干部开会,自己带头检讨,每个*员逐一剖析,统一思想认识。会上,他分享了自己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然后安排两人一组,分头入户做工作。
“今天工作做不通,大家都别回家睡觉,我也一样!”走出会场,他带上铺盖卷就往村民家里走,其他的*员干部也纷纷出发。
在带头阻工的村民家里,*员干部一边帮忙扫地、理菜,一边跟村民摆“龙门阵”。几小时过去,村民们慢慢冷静下来。*员干部们看准时机,讲*策、讲法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天黑之前,每个*员都回到了各自的家——村民心里的疙瘩都解开了,承诺不再阻工。
“村里落后,关键在于大家观念僵化落后。”过了几天,杨衍育把村里的*员干部带到远郊一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参观,这个村产业规模大,村容村貌好,*员干部、群众的心气足,大家很羡慕。
“我们村离中心城区仅有一二十公里,人家距离六七十公里,为啥我们比人家差这么多?”返程前,杨衍育抛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深思。
回村不久,一组组长*家富便带领8位村民,用5天时间打通了老鹰岩、猫儿峡的旅游通道。
“一组开了个好头,表扬!”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