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0月11日讯(通讯员崔文杰记者万凌云)在江苏大学梅园山坡上的彩色油菜试验田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功能基因组与次生代谢课题组的老师,正指导着20余名学生播种油菜。10月8日当天,一堂热热闹闹的劳动教育课正在进行。
近日持续的高温,阻碍了油菜播种的步伐,但8日一场小雨给油菜播种带来了好时机。乘着细雨,植物功能基因组与次生代谢课题组的师生来到梅园山坡的试验田里,抢种油菜。
据介绍,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油用、饲用、观赏等多种应用价值。课题组也一直专注于拓展油菜使用功能研究,改良油菜的产量、品质、抗性以及使其更好的适应机械化作业。
现场,同学们挥舞着锄头,就如一个个农民伯伯一样,犁出一行行田垄,把油菜种子播种下去,并在田垄上标注好不同品种的名称。期间,大家说说笑笑,在有限的空间里体验着无限的种植乐趣。
同学们分工合作,不到一下午的时间,原本光秃秃的土地上,就被同学们种满了“希望”的种子。虽然汗水打湿了他们的头发,浸湿了他们的衣服,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劳动的喜悦。
此次播种,不仅让同学们在科研实践中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大家在劳动中接受了锤炼,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且,每年三月份,位于江苏大学梅园山坡上的油菜田里盛开的彩色油菜花,都会成为江大校园里极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吸引众多师生前来“打卡”。他们的“打卡”,其实也是在赞美师生们的劳动!
播种
“在劳动中验证科研理论,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学院老师告诉记者,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作为涉农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劳动教育与科研实践有机融合,在彩色油菜新品种试验中,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从除草、耕地、播种、育苗、施肥、收割等各环节入手,体会生活实践的自然美!”
校对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