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生命教育课
花儿谢了,还会有再绽放的时候。
燕子走了,还会有再北归的时候。
可是,我们的亲人呢,
他们去了,还会再回来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句很多孩子出口能诵的诗句,但是对清明节的认知与理解,大多数孩子们还不尽了然,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谜语》这样一本关于清明节的图画书,开启一堂别样的东方式生命教育课。
主人公小欣跟随父亲在清明节回乡扫墓,回到“没有了奶奶的奶奶家”,奶奶在去年冬天去世了。热气腾腾的青团,房顶的缕缕炊烟,黄灿灿的油菜花田……昔日的景物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逝去的亲人。在略带感伤的家庭团聚中,小欣回忆起以前和奶奶一起猜谜语、放风筝的温馨情景。
随着故事的深入,小欣成为故事的第一叙述人,眼前的真实场景和回忆中与奶奶猜谜语的温馨情景,在虚实之间构成整个故事的叙述复线。田间地头的蚯蚓、节节生长的春笋、飘然自若的风筝……充满趣味的谜语在故事中成了一个一个的“扣子”,将碎片化的回忆细节整合,串起小欣与奶奶曾经一起快乐生活的点滴。
对这些温馨往事的回忆,让孩子与逝者之间始终保持一种情感的连接,也正是这种连接,让整个故事的情感渲染恰到好处,既没有过分烘托悲伤的情绪,也没有传达祭奠逝者的生硬说教,而是始终以浓浓的爱为情感基调,传达朴实而又深沉的祖孙亲情。与此同时,精心绘制的画面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扇进入故事情境的大门……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精神与生命智慧,它与孩子的距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清明节踏青扫墓的民俗活动,不仅为成人,也为孩子提供了可以参与其中、心领神会的仪式,对于孩子更好地认知死亡,理解生命,发展积极健康的人格都有所帮助。
在人的一生中,会迎来一场又一场猝不及防的告别,学会接受告别,才能以更加美好的姿态去拥抱生命,热爱生命。亲爱的孩子,希望成长中的你渐渐懂得:悲伤有时,欢乐有时,离别有时,相见有时。
那些我们思念的人啊,
在故事中,在回忆中,在我们的心中,
他们真的回来了。
来源/明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