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3月12日电(记者王学涛)风陵渡是黄河重要古渡口之一,位于晋陕豫“鸡鸣三省”的交通要塞。滔滔黄河水经河村西流过,曾淤下大片滩涂地荒芜闲置。而如今,人们将在风陵渡闻到黄河畔2万亩的稻花香。
今年53岁的张东周是江苏连云港人,年因地租便宜,他将水稻种到了山东东营的黄河滩地上,成为在那里种水稻的第一人;年,他又在山西风陵渡试种水稻成功。
“17年前,山东东营的滩地租金才5元一亩,水稻种植成功后一下子带动了当地水稻种植,从零发展到现在的七八十万亩。”张东周说,改变的还有当地老百姓的饮食习惯,他刚来东营时当地人不习惯吃大米,而如今家家户户都爱上了香喷喷的白米饭。
滩地的土地租金随着水稻种植的规模化也水涨船高。张东周说,目前江苏省滩地租金一亩地在元以上,山东东营是七八百元,而风陵渡的土地租金是几十元到元不等。
看准机遇的张东周,年来到位于山西芮城县的风陵渡镇,前后考察了8次。年和两位朋友合作,租种了约2万亩黄河滩地,并开发、试种了近一万亩水稻。收成后,芮城县农委委托江苏中谱检测有限公司对张东周收获的水稻进行了品质检测,结果显示其重金属含量未超标,符合国家标准。
“虽然成功了,但一亩地产七八百斤,效果还不是很理想,这跟我选的品种有关。我们也在搞实验,看哪个品种最适合当地。”张东周说。
目前,张东周和两个合伙人已在当地注册了巨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计划开办一家粮食加工厂。地租、土地整改、种植成本加起来,一亩地的前期投入达元左右。“希望三年收回成本。”他说。
成熟期的水稻(拍摄于年10月,资料图片)
让张东周充满信心的是风陵渡种植水稻的“天然”优势。张东周告诉记者,在江苏连云港种水稻需要打农药,但在黄河滩地种水稻病虫害少,几乎不用打农药。
“纯天然绿色大米。到底是不是黄河水原因,现在还不清楚。”张东周说,风陵渡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生产出的大米口感也比连云港好。
中国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是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对于水稻落户风陵渡,芮城县农委副主任黄永民说,这不仅开创了当地水稻种植的先河,增添了黄河经济带特色种植的新产业,也拓宽了沿黄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还有效地治理了荒滩上的蝗虫。
张东周说,年,不仅要将2万亩滩地全部种上水稻,还计划种上油菜花、养螃蟹和小龙虾,打造一条沿黄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带。届时,人们在古渡口欣赏黄河风光的同时,还能闻到“江南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