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歌,在乐余的远方 [复制链接]

1#
破译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203671.html?ivk_sa=1024320u

摄影:老老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清明,应该是一个有诗歌的节日,可身边的朋友都小心地守候着那一份祭奠,还约定成清明节前不出门的习俗,也不知道远方的亲人的归来算不算出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思亲两行泪,举目四野花。春天和清明,飘飘洒洒的细雨最是应景,那么,找一处有诗有酒的地方,或推杯换盏,或踏青赏花,可以倾吐胸中之郁结,也可以抒发逍遥之情怀。

天气晴好,春光明媚。朋友苏博士伉俪约我找一处乡间安静休息之处,恰好在人大读研究生的侄女兰春也第一次登门,怎么安排得老少咸宜,又不乏诗情画意,实在是一个问题。好在老程对周边数百公里适宜休闲度假的设施略知一二,几经筛选,他信心满满的推荐了震宇生态园。

苏博士是业界大佬,苏太供职于音乐学院,上海高端人士的腔调注定了生活的品质,今天伊斯坦贝尔,明天堪培拉,后天拉斯维加斯,飞的来去如同家常便饭。

最近苏太又迷上了唐诗宋词,某个字的读音,某句诗词背后的故事,常常问得我们一愣一愣的,好在我的童子功尚未散去,能够信手拈来的古诗,应答央视的文化节目还是绰绰有余。

兰春好学,节假日依然每日个单词的挑战量,足见博闻强记能力超群,小姑娘不时“傻傻”地发问,让我们一群中年人充分享受岁月的恩赐。

乐余镇东北角的震宇生态园已经存在了好多年,周边的老百姓对此却知之甚少。沿江公路近左都有醒目的指引牌,大约是酒好也怕巷子深。

从沿江公路到服务设施,需经过绿树掩映的公路,那种曲径通幽的设计营造出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视觉效果,一路红叶石楠,如火;一支迎春绽放,如金。色彩缤纷,乱花迷人,路人很容易忽略其中的别有洞天。

好了,既然是踩着春天的节奏,为了鲜花,为了诗歌,为了美食,为了身心放松而来,那么,就让流传千年的诗词歌赋,来接待约会春天的风雅之士吧。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至于如何解读苏大学士的这首千古绝唱,想必一千个饕餮之客,心中有一千条洄游的河豚。但是,在震宇生态园,春风和煦,土鸡先唱,春江水暖,却是雁鹅先知。

从沿江公路北拐通过牌楼就进入了震宇生态园的地界,东边是硕大的温室大棚有和鱼塘、蟹池,西面则蜂飞蝶舞,一片银白,那是晚秋*梨果园。

晚秋*梨果质极佳,富含的钙、铁、锌、钾、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C,特别是所含的天门冬素,对人体健康尤其是肾脏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功效,所以被称为“晚金*梨”。

洁白的梨园里,三三两两的手机控在夸张的发着朋友圈,苏太和我关于一个字的读音讨论,引来了游人的侧目。

时下最火爆的央视文化类栏目《诗词大会》,苏太成了蒙曼的粉丝,关于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央视一姐读音“jiàn”,苏太质疑:生活中“槛”常常和门一起组成“门槛”词汇,而且无论哪种输入手法,键盘上敲起出来“kǎn”,直接就可以显示为“槛”,那么,这个多音字究竟是何种用法?

对于苏太的发问,我自然胸有成竹:只有与“门”组成词语,才读“kan”,在其他的地方,比如关野兽的装置、雕栏、扣押、木板封闭的船等场合就要读“jian”。

两位知性女性的问答,发生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果园,当真让旁听者如沐春风。

那么,就在梨园切磋关于梨花的古诗词吧,苏太现在背诗成癖,“学而时习之”,偶尔考倒自家先生,就乐不可支,成就感十足。

首先是杜牧的《初冬夜饮》: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然后是苏轼的《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千树万树,繁花满枝,震宇生态园的梨花,却是一扫冬日的阴冷,俏生生活泼泼伶俐俐,在暖洋洋的季风中嫣然一笑,让你满目满眼都是明媚的春光。梨花烂漫,这样落寞的诗句读起来显然有点不搭。

所以,我更喜欢名头不怎么响亮的皇甫冉吟唱出欢快的句子:

“巧解逢人笑,还能乱蝶飞。

春时风入户,几片落朝衣。”

赏花能心怡,赏花也难免误事。唐朝武元衡的《左掖梨花》,将一幅因为欣赏梨花而耽误上班的官员图画,栩栩如生的留了千余年。

“巧笑解迎人,晴雪香堪惜。

随风蝶影翻,误点朝衣赤。”

两大片晚秋*梨盛开的美丽,注定是可以驻足许久。原本只是走马观花的计划,因此而改变。想象一下,一轮新月挥洒下的梨花,能给我们怎样的体验?是钱起在千年前《梨花》里的模样么?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

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或者,是北宋宰相词人晏叔同在《寓意》里的相思情怀?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在客房部办理入住手续,将车上行李搬进标间稍事休息,便听得餐厅人声鼎沸,等候翻台的食客将大厅站得密密匝匝的。好在我们提前预订了餐位,不然场面就会有些尴尬了。

吃遍天下的苏博士对美食颇有研究,不单单是国内八大菜系,就是法国、意大利不同区域的菜品也能吃出分别来。好在我专门找时蔬和江鲜这样的特色美味。一道清蒸鸡汁香芋让他们赞不绝口,苏太找服务员打听这道菜的做法,要回家做一道美食,秀给朋友瞧瞧。

红烧小杂鱼、韭菜烧河蚌、河豚烧草头,新鲜的食材,加上优美的造型,让人食指大动,边吃边赞。

吃罢午饭房间小憩,下午的时间就驻足在金灿灿的油菜花山了。

说是山,有点夸张,这应该是通过开挖人工河道的泥土堆积起来的一处景观,钢木结构的桥梁如长虹卧波,联通步道和花山。

池水蜿蜒清澈,清晰的倒映着树的影,花的色3米高的土山被密密实实的油菜花和蚕豆花覆盖,使得眼前的景致饱满而又圆润,色彩的饱和度远不是“花海”一类的偏平视觉可以比拟的。

说起来也有趣,油菜花事实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农作物,早些时候没人觉得这也是景观,大约是急速膨胀的城市化进程让许多农民的后代变成了市民,于是看看油菜花也成了奢侈。

不过在文人眼里,寻常的油菜花依然也是别有风姿。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里写到: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桃花和菜花,红的娇嫩,惹一树蜂蝶;*的灿烂,看满眼金光。它们携手而来,让这个季节,有了属于春天的小小心思,也有了等待收获的小小期盼。

大清乾隆帝文治武功,一首《菜花》写的是帝王心怀天下的情怀:

“*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不知不觉红日西斜,晚上计划再赴梨园寻找诗意,于是赶紧点菜就餐,柔和的灯光下,安静又不失欢快,七嘴八舌的议论各自收获之际,菜品一一端陈上桌,依然是都市难得一见的乡间时鲜菜品:明火河豚羹、红烧雁鹅、清炒茼蒿、清蒸乔丁鱼。

鸡和蛇的组合叫“龙凤斗”,那么,土鸡和*鳝的亲密拥抱,当然是既精致养眼又回味悠长。

螃蜞豆腐是我特意点的一道菜。

一年前,张家港市有关方面准备出版一本体验式的旅行指南,我接受了乡村旅游、农家乐一类的题材,专程到震宇生态园体验采风,在与袁总的交流中,我提议能否做一份螃蜞豆腐,袁总立马安排后厨,一盏茶的功夫,鲜嫩清香,入口即化的螃蜞豆腐端上桌来,那是我额外的收获,也让我明白了,螃蜞豆腐,不是螃蜞加豆腐的合作,而是蟛蜞汁与鸡蛋的共舞。后来我的《螃蜞独唱也豆腐》有幸被收入《一步一沙洲》中。

一盅震宇生态园自酿的葡萄酒被端上倒入酒杯,这是用采自震宇生态园的葡萄,自己酿制的红酒,棕红色的液体澄清透明,酸酸甜甜的口感有原味葡萄汁的味道,酒精度较低,很适合我们这群浅斟即醉的人。

趁着酒后的微醺,我们一行又移步晚秋*梨园。上弦月懒懒的挂在西南方的天空,江风吹过,还有几丝凉意。梨花、柳絮,淡月、轻风,让我们久久流连。

夜色安宁,震宇生态园白日的钓者先后散去,只剩下静水无波,鱼类深潜,这正是苏博伉俪需要的静养。

早上六点,在翠鸟和雁鹅的鸣叫声中醒来。苏博夫妇已经在花山的亲水步道、彩虹桥上打开了太极拳。

两排水杉,描画了一条最美小路,即使树叶落尽,向上的枝条也是写满诗意,想一想,水杉满眼绿叶的葳蕤或者一树金*的俏丽,这条小路又该有着怎样迷人的诗意,让人们盘桓流连?

两片白云很随意地在天空一涂一抹,让这个静谧的乡野有了别样的顽皮和潇洒。

苏博士夫妇决定再住一晚,从标准间搬到更加宽敞的平房。

然后我们打开园子的后门到长江大堤散步。后院是已经成型的两排银杏,兰春有些雀跃地从草地上找到两粒银杏果。

从六干河口出发,沿新扩建的大堤徐徐行走,北面是浩渺的江水“哗哗”拍击块石驳岸,江中货轮往来穿梭,长鸣的汽笛将满船的货物通达下一个港口。江对岸林立的高楼和狼山清晰可见。我们站在长江边看风景,不知到长江对岸是不是也有一双眼睛,把我们描画成他眼中的风景。

南面是最近两年新围垦的沙滩,大片的土地已经被绿油油的小麦所覆盖。

一圈走下来回到震宇生态园,但见游人如织的场面。烧烤的、煮水饺的,将自驾游基地挤得满满当当。对了,震宇生态园可是省级的自驾游基地哟,果然,安装了充电桩、自来水、露营台的树荫下,游人搭起了过夜的帐篷。

吃罢午餐休息片刻,我们一行又在园子里寻找各自的乐子。梨园田埂上的海棠花,自然而然的引出诗句“一树梨花压海棠”。老程听后忍俊不禁,笑容里还有几分恶搞,这更引起了苏太的刨根问底。老程说这可是苏大胡子的杰作……

苏博最喜欢李清照的词。这几日被苏太出尽风头,此时也不甘示弱,朗朗背诵起来: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用语平白如话,但意蕴深邃,最为特别的是词人用“肥”和“瘦”二字,来形容绿叶之滋润和花朵之凋零,真是神来之笔。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唐伯虎《题海棠美人》: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园子里有许多种正在盛开的玉兰花,拍花、读诗又是大半天的功课。

玉兰的风姿,既可冰清玉洁又可艳丽饱满,常常令人叹为观止,难怪古人惊艳,把它比作九天瑶池之神,“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明·文征明《玉兰》)陶然其中。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行的定义是出外最少离家55公里。所以,到震宇生态园,只能算是一次微旅行。

但更多的时候,旅行只是一份心情的整理,比如诗和远方,比如路上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比如放松或者放下等等。

也不知从居住地乐余镇到近十公里远的的两天两夜算不算旅游,上海来的朋友和苏州来的侄女显然很是兴奋,很满足。既方便快捷,还清净自然,同时设施可以满足生活必须,更重要的是四季常绿花果飘香近在眼前。那么,约吧!震宇生态园,下次再来!

孙雁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