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台第一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ldqu [复制链接]

1#

在全县人民热烈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

我们三台人

又并肩拿了一个

第一!

第一!

第一!

15个日夜的一场战斗

牵动了无数三台儿女的心

在家的,在外地的,

本地人,三台人……

昨夜十时半,

18万张票,绝对优势

我们勇夺全省十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网络评选

第一名!

这不仅仅是网络民意,

更是三台儿女的心愿。

我们自豪,我们骄傲,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三台人!

最近我们三台可硬气了

绵三路米“电光金龙”惊艳四方

“脱贫攻坚经验”映现全球个国家

而这次的投票,

反映了我们三台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我们不仅蒸了馒头,还争了气!

感谢并肩“战斗”的小伙伴

感谢你们的火热情怀

感谢你们对家乡发展的期许

这个结果是喜悦的收获

更是耕耘的起首

三台人!

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一起在梓州热土上

绘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绵阳三台坚持“三链同构”探索丘区农业大县农业供给侧改革新路径

绵阳市三台县是全省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农产品主产区县,全县耕地面积万亩,粮食总产全省第三、油料总产全省第一。近年来,三台针对“耕地面积广、单位经营规模小,农产品总量大、特色精品少,农业产值高、综合效益低”的实际,在“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中强力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获得“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等荣誉称号。

1

坚持转型升级,构建优质优品的全产业链

一是调整结构“优供给”。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构建以麦冬、藤椒、生猪三大特色产业和粮油、蔬菜两大基础产业为主导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县财*每年预算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连片集聚发展,每年投入万元助力10个重点镇乡产业率先突破,着力建设中国最大的麦冬种植基地、全国领先的藤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四川优质大米基地、四川优质商品蔬菜基地。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万头,种植藤椒近10万亩,建成优质大米基地20万亩,年产优质蔬菜40万吨。麦冬种植超过5万亩,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70%、80%以上,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

二是标准生产“优品质”。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收储运销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组建麦冬、藤椒、生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藤椒、麦冬种子资源库和育苗中心,实现良种全覆盖。实行全链条信息化质量监管,搭建信息追溯平台,建立红黑名单制度,构建以“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1+N”监管体系。全县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核心育种场1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30个、无公害水产基地4个、麦冬GAP基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面积达.9万亩,三台藤椒产业园被认定为省森林食品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是培育品牌“优特色”。积极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出台《关于进一步建设农产品品牌奖励扶持办法》等优惠激励*策,大力培育和保护“三品一标”产品,累计培育潼川豆豉、五柏藤藤椒、梓州香米、富硒黑花生、鲁班湖“郪海”鱼等无公害农产品56个;“金鼓粉丝”、“台沃香米”等绿色食品5个;“神龙粮油”、“代代为本麦冬”等有机食品5个;“涪城麦冬”、“崭山米枣”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2

坚持融合发展,构建接二连三的全价值链

一是精深加工“提价值”。坚持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县域工业的主攻方向,加快推动麦冬孵化中心、藤椒加工产业园、生猪屠宰加工产业园、粮油加工集中区建设,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台)麦冬大健康产业园、绵阳大健康食品医药产业园。出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从*策、资金支持等方面大力扶持神龙粮油、上海梅林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芦溪工业集中区,建设集食品加工、综合管理、交易中心为一体的猪肉食品开发产业园,打造以上海梅林、神龙粮油、台沃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年全县57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

二是双线营销“拓市场”。坚持生产市场两手抓、线上线下两结合,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推进农产品创品牌、进超市、上网络。全县20家龙头企业与超市签订了直供合同,65%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落实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以“梓州购”和“云端三台”两个本地平台为核心,“邮乐网”“融e购”“和小宝”“天虎云商”等多个第三方平台和个服务网点为支撑,构建起“2+N”多元化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年实现农产品电商交易总额2.96亿元。

三是农旅融合“增效益”。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推进“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构建独具三台特色“种养加、农林旅”发展模式。打造3平方公里麦冬特色小镇,推进藤椒产业基地“景区化”,启动猪文化主题公园、猪文化展览馆建设,构建环县城休闲产业带、沿涪江农文林旅深度融合示范带。策划举办油菜花节、“龙抬头”麦冬文化节、藤椒采摘节等“诗意梓州、锦绣田园”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目前全县共有休闲农业经营单位个,年旅游收入达万元。

3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互惠共赢的全利益链

一是“产业股东+产业工人”股份合作模式。针对三台南部深丘腹地乡镇远离城市、资源匮乏、贫困发生率高等问题,大力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试点,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劳务、资金、闲置房屋等生产要素入股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获得股份分红和利润返还的同时还能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首批12个试点村组建集体经济、土地、劳务、旅游、置业等股份合作社42个,耕(林)地入股农户达到户,亩耕(林)地实现规模化、资本化、股份制经营。

二是“土地托管+技物结合”套餐服务模式。针对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闲置、经营粗放等问题,大力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主体,成立县农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组建5个“一站式”片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促进近个农业服务组织抱团发展、协作发展,积极开展“种、管、收、储”土地全程托管,为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以及收购、加工、销售等契约式委托服务,以大兴农机为代表的“土地托管”、以台沃科技为代表的“农资农技全程套餐服务”等社会化服务面积达80余万亩。

三是“生产在家+服务在社”六统一分模式。针对群众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采取“统一种苗供应、疫病防控、农资配送、品牌认证、产品销售、金融担保”和“分户种养”模式抱团发展,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的统一服务实现节本增收、增效增收和返利增收,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共积累实现持续发展。采取此模式的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社员户,实现每头节约养殖成本元、户均增加收入1.2万元,合作社公共积累24.58万元。

四是“要素集聚+借鸡生蛋”产业脱贫模式。针对丘区农村产业扶贫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市场等多重难题,引进铁骑力士集团开展“公司+银行+合作社+贫困户”的“金猪寄养”“金鸡代养”试点,通过合作银行给予每个养殖基地-万元的扶贫产业贷款,带动贫困户通过每户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参股养殖合作社修建养殖基地,由公司提供猪仔(鸡苗)、饲料和技术服务并统一收购销售,贫困户可获得工资性劳务收入、代养费分配部分分红和其它收入二次分红,实现“无本增收”“零风险脱贫”。目前全县已发展代养场6个,带动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0元以上。

总编:何娴

编辑:胡杰刘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