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一大片美如油画般的庄稼映入眼帘,沿着小路便通往倚靠在七河镇西山脚下的这座古村落—丽首古村。昨天,村边田埂上桌椅排长龙,忙碌的人群摩肩接踵,篝火堆边炊烟袅袅,这是干嘛呢?农历二月十二是丽首古村的“村节”,这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欢聚一堂,欢度独具民族特色、别具一格的“村节”,举办长街宴。
一到村子,便有热情的村民围上来,先引路到一个休息的大院落,身穿纳西族服饰的妇女端上了茶水和水果,瓜子,糖果盘,递到每个来客的手里。天气有些冷,在火盆前烤了会儿火,暖烘烘的,就象村民们热情的招呼,温暖着今天到来的宾客们!
长街宴的入口是一道松树枝临时搭就的大门,门上张贴着大红色的对联,遒劲有力的毛笔字写道“日丽风和古道长街开盛宴,昂首阔步阖村两姓奔小康”。原来,丽首古村全村一百二十七户人家就两个姓,姓“和”的是纳西族,姓“刘”的白族,两姓两族各占一半。据考证丽首古村形成于茶马古道后期,当时马帮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云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那时马帮经大理南诏国进入丽江玉龙国的第一个纳西族村落,就是如今的“丽首古村”!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直在田间地头单曲循环。据主持献饭祭祖的老人介绍,“二月十二”这个节日由来已久,具体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早些年间,到了这一天,都会在庙里搭台唱戏,由新民上村、新民下村、新民下坡子村三个村子轮流主办。后来不唱戏了,但这一天在庙里做饭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而敬老爱老是这个节日的重要内涵之一,那时村里每家派一个人出来到庙里做饭,老人们则到庙里闲聊、吃宴席。从去年开始,因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较多,但年轻村民经常外出务工,几乎只有节日时才回家,所以把原本传统节日变成“村节”长街宴,延续了以前的献饭拜佛的传统,把场地改到了田间地头,无论在城里上班,还是在村里务农的都会放下手里的事情回到村里参加长街宴,就是希望乡里乡亲之间可以更加团结互助,更有凝聚力。今年的长街宴,节日的主题依然是“常回家看看”。
村子里的主妇们不仅是最美的风景线,也是最给力的后勤队伍,为参加长街宴的宾客们准备了丰富的纳西族传统美食与白族传统美食。有热气腾腾的纳西铜火锅、纳西八大碗,大红肉、乳扇、米灌肠、折耳根、千张肉、酥肉、粉蒸肉、泡鸡爪、酸菜鱼、火腿肉、小炒肉、炒蚕豆、香肠、凉拌凉粉、花生米、煮鸡蛋、江边辣、木耳炖鸡……所有的菜真的是城里难吃到的天然无公害、绿色健康食品,食材大多是村民自家田里现摘现采的,肉食也是村民自家养的当天早上刚宰杀的。
当一首纳西的祝酒歌响起时,将全场气氛推到最高点,村长轮桌来敬酒,参加长街宴的宾客们脸上都是热情洋溢,不管是否相识,吃过这杯酒,就是朋友!“这里的村民真的很热情好客,我是外地来的,自己到丽江不久,坐出租车时问司机丽江哪里好玩,刚好司机要回丽首古村参加长街宴便邀请了自己。”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体验长街宴时非常开心。村长听完后爽朗大笑,连连说:“来我们村,就是客人不是外人!”
还有一位来自广东的游客也对此次长街宴表示惊喜:“很幸运也很感谢受邀参加这次长街宴,长街宴的饭菜很美味、村民很热情、唱的歌也很动听,尤其是这里的每个女性都穿着特色的民族服装,更显得美丽大方。”
宴席结束,早已养成习惯的村民自觉留下一支小分队清理残留的垃圾,也有村民轮桌跟客人们说谢谢。
“
此时,美食、美景和大家满意的笑容,让小v深深地感受到了丽首古村的好客情怀,令许多异乡人在此次的长街宴上体验到了归家之感。也希望大家能把长街宴的美好愿望带走,不忘常回家看看,期待明年,再回丽首古村这个“家”欢度“村节”。
”
文/微丽江专栏作者Summer
图片来源于“走进丽江”
[微丽江原创]转载请告知并获得允许
主办:丽江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承办:丽江读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