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分时节,放眼我国的大江南北逐渐进入阳光明媚,气温宜人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莺飞草长、杨柳青青。在长江中部皖南丘陵地区,这里小麦拔节、油菜花香;生长在田埂边坡地间、树丛下的各种野菜,有机蔬菜,绿油油一片无不让人感叹这是春天的馈赠。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中国的山东青岛,渔民从海里捕捞到小海鲜,正在一茬接茬地上岸,新鲜、味美、价廉···,作为外乡人,有很多海货不说尝过,甚至见都没见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青岛春日里的“一抹鲜”墨
墨鱼豆,今天要不是听同事说起,我还真没怎么引起我的注意,翻开电脑磁盘找了半天才找到两张。乍一看我还以为这是小“比管鱼”呢!
这样“米粒”大小的海鲜,刚捕捞上岸来时晶莹透亮,青岛人有两种方式称呼它:麻麻鱼、墨鱼豆。在当地每年深冬和开春季节是它们的汛期,最大有指甲盖大小,开春搭配韭菜,味道鲜美阴阳互补,营养丰富。
看看这米粒大小的墨鱼豆,也不知道它是一只眼还是两只眼,我在好奇它是怎么被捕捞上岸的,用网兜底一块连淤泥都拖上岸来,毕竟它的个头太小了,经常在视频里看到一艘艘捕捞归来的渔船在码头停靠,三五结伴的大妈一拥而上,从海草堆里挨个将“墨鱼豆”分拣出来,然后放在盆子里。后来同事说:捕捞墨鱼豆很简单,在海洋浅滩上打两根桩,套上网等着游弋的墨鱼“上钩”即可,并不是从海底淤泥层里拖上岸的!
在码头上墨鱼豆或许能多点,但在市场里,卖墨鱼豆的摊位很少,这主要是它不好储存,一般墨鱼豆的保质期只有3天左右。这还是放在冰箱保鲜层里,3天不吃就会有异味。如果把它放在冷冻里就更不行,因为墨鱼豆中的水分很多,冷冻再化开,不仅不新鲜而且肉变得松散,做成菜后口感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想吃“一抹鲜”最好去码头自己亲自去淘,不求价格多便宜,关键是新鲜。当然起早去早市摊位上买也可,这样小众海货能不能买到全凭运气。
墨鱼豆很小,把它煮熟后样子就更小了。首先墨鱼豆洗干净放在水里煮,加上盐,颜色泛红即可出锅,因为有墨斗所以煮了墨鱼豆的汤颜色发黑,把汤淋在米饭上,虽然黑乎乎不好看,但尝过一口孩子一顿能吃好几碗。
除了煮墨鱼豆,还有很多吃法。最常见的烹饪方法就是炒。搭配春天刚下市的菠菜、茼蒿、韭菜绿色食材,炒的时候,盐、味精、酱油等都不放,这样做出来的墨鱼豆原汁原味,味道鲜美至极,把韭菜剁成小段,配上新鲜的墨鱼豆翻炒,连盐、料酒、味极鲜都不需要放,炒上几分钟就能出锅了,别看汤汁发黑不好看,但喝到嘴里鲜香无比,让人回味无穷。
虽然墨鱼豆鲜美至极,但在过去这样海鲜并不受渔民青睐,据同事父亲讲,过去青岛沿海渔业资源,捕捞回来皮皮虾(虾虎)嫌弃扎嘴,不少人用它沤肥做饲料,更别说这样的不起眼的墨鱼豆了,一股脑扔掉!
但现在不同了,随着渔业资源匮乏,一些野生海货日渐稀少,过去看不上眼的红头鱼、娃娃鱼、蛤蟆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除了正宗野生货外,更多是价格便宜。老大爷说:都知道鼓眼鱼好吃,但它价格贵啊,好几十块钱一斤,青岛普通人工资多少,平常人家有几个吃得起的!
据了解,墨鱼豆其实是柏氏四盘耳乌贼的幼仔,柏氏四盘耳乌贼在春季产卵,卵孵化出来后就是墨鱼豆。它分布于日本群岛南部、东海、南海等海域,生活环境为海水,常栖息于暖水浅海以及栖居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作为一名小白,我一直以为墨鱼豆长大了就是:墨鱼或者是比管鱼。因为它们长得太像了!看到渔民大量捕捞,感觉太可惜了,心想为啥不让它们长大些再捕捞,原来墨鱼豆有汛期,每年3~4月上岸最多,错过了只能待到明年了!所以眼下正是吃“一抹鲜”墨鱼豆的时候,喜欢的亲记得来青岛千万别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