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心形容词长辫子老师讲作文 [复制链接]

1#

长辫子老师讲作文

第6讲

小心形容词

郭学萍

自古以来,诸多名家巨匠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写作经验之谈。郭沫若说过:“写文章要老实一点,朴素一点,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英国作家斯坦利·沃克也说:“形容词太多是危险的,不能因为某一个形容词具有闪电般的显示力量,就以为十个形容词就能使一条新闻增色十倍。”斯坦利·沃克又说:“所以,我们要像挑选宝石和情人那样选择形容词。

会用形容词

我的观点是,就像各种各样的颜色一样,本身没有什么好坏,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粉色,有人喜欢黑色,有人喜欢褐色。形容词也是如此,不是可不可以用,而是看你会不会用,能不能用得恰到好处。比如说“浩浩荡荡”这个词语,仿佛每个人都会用,什么“浩浩荡荡的江水奔腾不息”“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浩浩荡荡的队伍一往直前”……这么用也就是司空见惯的媒体语言吧!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写过一本童话书,书名叫“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

晚上七点多钟本来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刻、美妙的时刻。一家人一起吃吃水果,看看电视,讲讲故事,或者到外面去躲个猫猫,数数星星,还或者索性早点躺在床上睡个好觉。

然而,李拉尔的晚上可不是这样,李拉尔的所有的晚上都不是这样,李拉尔和他所有的同学的所有的晚上也都不是这样。对于李拉尔和他所有的同学来说,“晚上七点多钟的幸福时刻”实际上只能是一个梦想,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童话。

这是一个关于童话的童话,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本来可以是孩子们的最平常、最正常、很有趣,很开心的生活场景,而在现实中,它却只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一个遥不可及的童话。

在现实中,爸爸妈妈总是以为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没有区别,一放学就该开始做作业,就像妈妈一下班就得洗菜做饭一样。在梦里,李拉尔和他的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区别,这却是因为爸爸妈妈也成了孩子,他们在李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玩耍。

梅子涵等,《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在梅子涵先生的笔下,晚上的童话是“浩浩荡荡”的,晚上的玩耍是“浩浩荡荡”的,这里的形容词用得实属艺高人胆大,出手不凡。我也曾在某次带着学生春游后,用“浩浩荡荡”写了一首小诗/p>

《油菜花浩浩荡荡》

油菜花浩浩荡荡

在阳光下

一泻千里

天空装在池塘里

云朵在池塘里嬉戏

这个春天好深啊

仿佛装得下所有的惊喜

(年4月14日,于春游途中)

原来,形容词并不可怕,全看你会不会用。不会用的,一用就落俗套,一用就肉麻;会用的呢,一用就点铁成金,一用就化腐朽为神奇。所谓小心形容词,少用形容词,怕只是你没那个本事,不敢用,不会用罢了。如今弄得形容词声名狼藉,实在是有点冤枉了。自己功力不够,还怪形容词,真是有点睡不着觉怪床歪了。

文章个个会写,不过是一堆词又一堆词,由着各人去组装搭配。同一个“浩浩荡荡”,有的是俗笔,有的成妙文,全看各人的文字修行了。

有一本很好玩的书,书名叫“了不起的小盖茨”,作者是英国作家利兹·皮琼,如果你喜欢看《小屁孩日记》,那么你也一定喜欢看这本书:轻松的语言、幽默的漫画、富有童趣的手绘字,所有孩子感兴趣的元素全都融进了这本书中。而我首先被这本书吸引住的,却是写在开篇的一段推荐语,请注意推荐语中的一个高频词——“稀里哗啦”。

这是一本好玩得稀里哗啦的书。

这是一本好笑得稀里哗啦的书。

我们说不清它是出自谁的手,是作家,还是一个小孩?我们说不清它到底算什么,是小说,是涂鸦,还是一本图画书?总而言之,它是一个怪咖。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校园小说的小学生,那么读它吧,因为它就像是你自己亲笔写出来的那么真实、生动。别的我不敢保证,但你绝对每读一页都会发出稀里哗啦的笑声!

幻想小说家彭懿

“稀里哗啦”,原本是拟声词,通常用来形容雨声,或东西倒塌等发出的声音。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却用“稀里哗啦”来形容笑声。这种出人意料,看似不合常识和逻辑,却又准确、形象、生动、精炼地写出了这本书的引人入胜和与众不同。让我们在心中忍不住赞叹一句——亏他想得出!

慎用形容词

可是,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因为他们对成语一知半解,运用起来常常令人啼笑皆非。下面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