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那个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1.html少女感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
你可以用很多青春的字眼去形容它,譬如夏日里色彩艳丽的碎花吊带裙,譬如裹在宽大的白色校服里却依旧好看的芙蓉面,譬如山风吹皱春水,晚风撩拨星辰。
你可以将所有关乎年少的东西与之挂钩,但你不妨也看看,一个早已脱离少女时代的人,是如何拥有、且无比丰沛地拥有它的。
从丁立梅的文章里不难看出,她是一个生活经历很丰富的人,生在乡村,待过城镇,足迹踏遍祖国山河,到过塞北江南。但格外难得的是,她的文字始终有着强烈的少女感。
▼
惜物与文艺情结
大概和学生时代绝大多数女生一样,丁立梅也有一个手写的摘抄本。除了摘录些好词好句之外,也会记录生活的点滴,以及一些灵光乍现的瞬间。
▲丁立梅手绘的花
▲丁立梅手稿
·节选自《那些水样流过的句子》
做文学爱好者那会儿,我真的虔诚得可以,买了许多本子,有的用来摘诗歌,有的用来摘文章,有的则专门用来摘句子。我翻到的,是摘句子的那一本。蓝色圆珠笔的字,写得很工整,一笔一画里,透着认真。
我愣住了。这是我常有的状态,用来对付我对付不了的突然。小时候写作文,喜欢故作深沉地写:“一晃眼,时间就过去了。”想想好笑,那时懂什么呢?即使偶尔的忧伤,也是快乐的忧伤。一颗心,像刚钻出泥土的芽,急急地盼着枝叶繁茂。邻家姐姐留长发,穿红裙子,那是我向往的。我长大了也要留长发,穿红裙子。南京的辉姐来我家,穿着高跟鞋。我恨不得一夜就能长成她那般高,也好穿了高跟鞋。那是我最初认定的美。现在回头去看,一切都远得有些不真实了,烟波浩渺。
可是,这些句子还在,它们躺在我的笔记本里。我一页一页地翻,它们水样流过我的心,曾经的曾经,我在有风的阳台上读它们,或是在,蜜*的台灯下,采摘下它们。它们是悬于枝头的果,饱满着,甘甜着。而我的心,就是盛装它们的篮子,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谁不曾有过那样烟波浩渺的情绪呢?往日犹不可追,但当我们透过厚厚薄薄的纸张,窥一窥那过去,看看那个甜蜜的天真的自己,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己,那个矫情的灰暗的自己,又有谁能说这是错的呢?
艳羡与少女情怀
女孩长到一定年龄,开始审美初具、对这个世界的美渐渐开始有追求。
在《认取辛夷花》一文中,年幼的丁立梅开始羡慕别人家有着粉色窗帘的窗——“清晨,穿着碎花睡衣的小街女子,蓬松着头,睡眼惺忪,从有着那样窗帘的房子里走出来,款款的,去上公共厕所,我亦觉得美好。因有了那一挂窗帘,她们整个的人,都是轻逸优雅的。”
在缠着奶奶做了绿窗帘后,便常常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就是有绿布窗帘的那一家啊。”怕他们记不住,再三重复,一定记住啊,是绿布窗帘哦。
///////
丁立梅常常以小女孩的视角写年龄稍长一些的少女,用一种带着羡慕的目光,打量那些漂亮的女性。小女孩的心性被她描绘得淋漓尽致。
她在《桃花红》里这样写“黑辫子”的出场:
记忆里,是那样水粉艳阳的天,她家门口的桃花,开得轻舞飞扬,云蒸霞蔚。我从那里走过,看着一树的花,很是惊异。美有时是让人惊慌的。怎么可以,怎么可以那样!我虽是小孩,被这样的美突然撞了一下,也是吃惊得很的。
然后,我就看到了黑辫子。我从那里走过无数次,却是头一回看到她。她的人,比桃花更令我惊异。她个子高高的,穿一件红格子外套,脸庞圆润,眼神清亮。应该新洗过头发吧,她长长的黑发如瀑,披散着,手里抓把木梳子,站到一树的桃花下,开始梳头发,一边梳,一边扭头和屋内的人说话。她整个的人,仿佛罩着水粉,是柔风吹皱春水,叫人生生地陷进去,只管傻傻地看着,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她很快辫好长发,一条粗黑的长辫子搁在胸前,花影飘拂,她好比是万千朵花镶成的一个人。她发现了呆站在那里的我,冲我笑了一下,进屋去了。一地的红粉艳阳,也被她带进屋子里去了。
“我虽是小孩,被这样的美突然撞了一下,也是吃惊得很的。”令人不禁想到小时候坐在电视机前,看见*版的小龙女,也是那样长长的黑黑的头发,在夜里背月而来,脚踏纱绫,月光停止呼吸,全世界尘埃落定,满足了年幼的自己对美的所有想象。
▼截取自电视剧《神雕侠侣》()
对美有着天然的赏识
丁立梅是“菜地里长大的孩子”,年幼贫苦,却正是在田园生活的熏陶之下,对美有着天然的追求与赏识。
除却她作为一名女性,对碎花布、黑长发、高跟鞋之类有着强烈女性符号的事物,有天然的喜爱之外,她对颜色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更有着超凡的捕捉力。
·节选自《蓝》
我总忍不住想上一想,是谁,最先发现,葛可以织布,蓝可以染衣裳?布能遮体,一为避羞,二为避寒。然用蓝来染色,却无关乎羞与寒冷。
只是因为,追求美啊。
在美跟前,人类无师自通。
想起曾看到的一幕。一个流浪在街头的智障女,在垃圾桶里,捡到一枚红色发夹。她高兴地举着发夹,近乎发狂地笑着跳着。然后,她把它,夹到了她的发上。她指着头开心地对人说,美,美。
美,才是人类最原始最华贵的尊严。
///////
她在雨里听蛙叫,说“生命是如此活泼喜悦,叫人如何不爱?”
她写紫薇、合欢、木槿、扶桑……甚至是生姜,她说“真个是光阴如绣,蔓草生香。”
生活中琐碎、细微的事物,丁立梅都能挖掘出美的种子。
我们是否有那么一刻,停下匆匆的脚步,捕捉生命中朦胧且闪光的时刻呢?
▼
在我大学时代的假期里,我爱极了在院子里虚度光阴的状态——极其松弛、极其自然。
阳光漏过樟树的大网,落在地上、水池上,与花影交叠,和游鱼相映。很好的院落,永远令人心安的、永远像盛夏的院落。
高低相继的流水,淌过初开的荷花尖,猫咪探出头去舔荷叶上的水珠,狗也想喝,争着往上挤,疯狂地摇着尾巴,像在说“要来、要来!”可是无论它怎么蹿,都只不过是堪堪能钻出狗洞的身子,到底是跳不了太高。猫咪不理它,转身翻过墙去,短暂地消失在青瓦与树冠相接的天际。晚一些你可能看见它在墙头打盹。
微雨来时,有雀鸟爱吃金桔树上结的果实,立在湿漉漉的已被累累硕果压弯的细枝上,晃晃荡荡,小心翼翼,忽尔被屋檐无意落下的水珠惊飞。
///////
通过丁立梅的文字,我们可以联想到属于自己的一段闲暇的时光,产生共鸣,可以想到更多的闪着微光的时刻,那些油然而生的小欢喜。
写往事
很喜欢丁立梅写往事时使用的情绪。
她写的从来都是“寻常岁月”,寻常的爱恋、寻常的艳羡,寻常的死亡、寻常的离别,她将那寻常的少年往事娓娓道来,却无比旖旎、生动、令人着迷。
丁立梅写油菜花田里的姑娘和眼里有星的电影放映员:
·节选自《黑白世界里的纯情时光》
他搬回放映机,找回一些老片子,天天放给她看。家里的白水泥墙上,晃动着黑白的人,黑白的景。她安静地看着,眼光渐渐变得柔和。一天,她看着看着,突然喃喃一声:“卫华。”他听到了,喜极而泣。这么多年,他等的,就是她一句唤。如当初相遇在田间地头上,她咬着嘴唇笑,轻轻叫:“卫华。”一旁的油菜花,开得噼里啪啦,满世界的流金溢彩。
她写姐姐给自己作装扮:
·节选自《清欢》
我们很快采得一大把。红*橙白紫,五彩纷纭。
我姐照着墙上的画,给我挽头发,在上面横七竖八插满野菊花。
我顶着这样的头,跑出去。从村子东头,跑到西头。再从南边,跑到北边。沿途无人不惊奇观望,笑叹:“瞧,那小丫头的头。”
若干年后,我听到一首歌,歌里这样唱道:“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觉得那是在唱我的少年。
她写分配到乡村学校的大学生老师:
·节选自《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他着格子衬衫,穿尖头皮鞋,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令我们着迷。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有一双小鹿似的眼睛,清澈、暖和。
两排平房,青砖红瓦,那是我们的教室。他跟着校长,绕着两排平房走,边走边跳着去够路旁柳树上的树枝。邻近人家养的鸡,跑到校园来寻食了,他看到鸡,竟兴奋得伸开双臂,扑过去,边扑嘴里边惊喜地叫:“啊啊,大花鸡!”惹得我们笑弯了腰,有同学老气横秋地点头说:“我们的老师,像个孩子。”
……
多年后,碰见他,他早已不做老师了,眼神已不复清澈。提起当年的学生,却如数家珍般的,一个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一如我们清楚地记得他当年的模样。那是他和我们的纯真岁月,彼此用心相待,所以,刻骨铭心。
她写因溺水死去的儿时玩伴:
·节选自《夏之殇》
看见大碗被装进小小的棺材里,我也掉了泪。如果不出这场意外,过了这个夏天,大碗该和我一起念小学四年级了。
大碗走后,屋后的红旗河沉寂了三五天,随后又热闹起来。没有人去怨恨水的,孩子们照旧泡在水里面。而我,看见每条鱼,都认为那是大碗变的。
她从未大肆渲染幼时农村生活是如何艰难甚至是吃不饱饭的,也从未将她憋着一股气努力念书、打拼出路的故事大书特书,反而是将别人对她的好、给予的温暖一一记录下来。
她写了很多离别,写了很多生命的逝去,溺水而死的大碗、临死前在院子里疯狂种花的陈家老四、一生朴素善良的老教师,她始终以一种饮水的姿态,来看待这些往事,在终将凋谢的生命里寻找曾有过的闪光。
她从整杯透凉的冰水里,找到那一剂微甜。
她将之称为“温柔的坚持”。
▼
她喜欢在*昏的时候出门去,因为“这个时候,万物都着上了温柔色,无一不是好的。”
她在十月的风里去路边的拖车上买花:“夜凉如水,总有花这么开着,总有人这么好着。”
她永远少女,岁月无情里,却依旧能笑出一张芙蓉面,你永远能在她的笔下看见春光流转。
````````
愿热爱生命之人,少年之感永存。
愿你我之心永远炽热,永远年轻。
愿文艺至死,浪漫终生。
````````
图文
陈芊如
-图书推荐-
“且读”系列
书名/《散文精读·丁立梅》
封面图/吴冠中《丝瓜》
淘口令/gYx31UfxGwe
····················
静心且读,且读且思。
本书是“且读”书系的一种。丁立梅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其作品文笔细腻,意境隽永。她善于通过看似寻常的小事,传递温暖与感动。本散文集全面收录丁立梅创作生涯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分为抒情、人物、感悟、游记四辑,包括《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种爱》《书香作伴》《蓝》等60多篇作品。它们都是进入丁立梅文学世界必读的精品。
·····················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