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朗霞街道长泠江东岸,上千亩油菜花田金灿灿一片,“嗡嗡嗡”,花间穿梭着忙碌的小蜜蜂。在叶家桥畔,朗霞街道新南王村叶家桥自然村的蜂农叶春凤打理着箱蜜蜂。“蜜蜂正常能飞行三四公里,一箱蜂三四亩油菜花就足够了,而这一带的油菜花有上千亩……”叶春凤告诉记者,他18岁开始学养蜂,至今已整整40个年头。
长途跋涉追花期
“放蜂采蜜的收入还可以,就是要辛苦些。”叶春凤说,从春天开始,养蜂人不是在花间放蜂,就是在追赶花期的路上。“等到清明节前后我们这里的油菜花谢了,我和老伴就要拉着这些蜂箱一路追着花期向北……”叶春凤告诉记者,他们的下一站是河南商丘,那里有油菜花、苹果花、梧桐花、槐花,然后去秦岭赶槐树花的花期,之后去河北唐山采枣花和荆条花,接着要么去吉林采椴树花,要么去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采油菜花、葵花,在一个地方一般呆20天左右,大概到8月底返回余姚。“因为踏准了花期的节奏,每年回来的时间都差不多,日期误差不会超过一周。”叶春凤说,唯独未“按时”返回余姚的是年。“那一年,一场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流域地区的特大洪水,把夫妇俩和多箱蜜蜂困在了内蒙古乌兰浩特。因为洪水冲毁了铁路、公路,他们被困了将近两个月,直到9月初才突围。”叶春凤回忆,当年到内蒙古是7月初,按常规,采完当地的油菜花,要转场去采向日葵花、荞麦花,等到8月底花期结束,再返回余姚。“刚到内蒙时,迎接蜜蜂的是竞相盛开的百花。没想到只呆了十来天,天就开始下雨了,下了整整一个月,农作物都被大水淹没了,勤劳的蜜蜂也只能‘坐吃山空’。到最后,摇出来的两三百公斤蜜再喂进去都不够了。”叶春凤说,放蜂多是在田野里、山沟里,当年都是土路,雨水浸泡后,道路更加泥泞。为了尽快突围,他雇了链轨拖拉机把蜂箱艰难地从山沟里拖出来。等到9月初,冲毁的道路被修通,叶春凤夫妇才踏上了归途。叶春凤说,他们后来才知道,年的特大洪水是我国继年和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内蒙古是受灾最重的省(区)之一。
蜂螨防治是大事
如果把蜂箱运去搬来、长途跋涉追花期看作辛苦活的话,那么蜂螨防治则是养蜂人的技术活,而且丝毫马虎不得。在众多的蜂病防治中,蜂螨是最让人头疼的,一年最起码要有两次大工程,一次春季,让蜜蜂安全过夏;一次秋季,让蜜蜂安全越冬。“蜂螨很狡猾,它不仅寄生在蜜蜂幼虫身上,也寄生在成年蜜蜂身上,这将严重影响蜂蜜的产量。”叶春凤说,有一年秋天,他防治蜂螨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未料,次年花期来临,螨虫繁殖越来越多,他尝试了多种除螨方法,结果都无济于事,箱蜜蜂死了近一半,损失不小。“现在,防螨是头等大事,遇到蜂螨都能控制得住。”
有了越来越多回头客
叶春凤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一箱蜜蜂一年产蜜50多公斤。以前,蜂蜜生产出来以后,都是以批发价卖给中间商。儿子大学毕业后,给蜂蜜注册了商标,采好的蜜都由儿子通过互联网销售,收益比原来增长了50%。据介绍,蜂蜜质量如何,跟采集时间长短有关,采集时间越长,蜂蜜越稠,质量就越好;采集时间越短,蜂蜜的含水量越高,营养成分就越低。“对于我们蜂农而言,如果一味追求产量,那么质量肯定会下降。”叶春凤说,他们家更注重蜂蜜品质,虽然产量少了些,但有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记者:朱从谷编辑:杨月云
-END-
余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