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业发展预防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图片         http://m.39.net/pf/a_6858103.html

太湖县-年度小麦、油菜

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一、病虫发生趋势

根据近年我县小麦、油菜病虫发生情况和种植品种抗性等因素,结合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年度我县小麦、油菜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赤霉病偏重至大发生,纹枯病等土传病害上升趋势明显,油菜菌核病总体偏重发生。

二、主要防控技术

(一)小麦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突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科学开展化学防治,病害重在预防,虫害达标防治。

2.主推技术

(1)选用抗(耐)病品种。大力推广应用对赤霉病抗(耐)性较强的品种,同时积极推广扩大优质、多抗、高产品种的种植比例,全面提升主导小麦品种的抗病性,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2)大力推行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技术。根据小麦土传病害发生特点,科学合理选择高效安全的对路拌种药剂。可选用悬浮种衣剂苯醚·咯·噻虫、烯肟·苯·噻虫胺等,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降低土(种)传病害的发生危害程度。拌种时注意把握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推广土壤深翻和秸秆深埋等土壤处理技术。

(3)健身栽培。适期适墒适量适法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力争苗全苗匀苗壮;合理运筹肥水,科学选用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小麦抗逆性。

(4)关键时期适时防治。重点抓好小麦播种期、返青后期至拔节初期和抽穗扬花期等关键生育期的病虫害总体防控。即小麦播种期作好种子处理,防治土传病害。小麦返青后期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苗蚜等其它病虫。小麦齐穗见花期,实施以赤霉病防控为主兼治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的总体防控策略。

3.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1)小麦赤霉病:小麦齐穗见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持效性较好且对锈病、白粉病有兼治作用的药剂,如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肟菌·戊唑醇、丙环·咪鲜胺、苯甲·丙环唑等复配制剂。优先选用适于统防统治作业的悬浮剂等液态环保型剂型。要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药量要足,突出预防和兼治作用,施药后5天左右要开展第二次预防。

(2)小麦纹枯病及土(种)传病害:秋播期选择包衣或拌种剂进行拌种防治。小麦返青后期至拔节初期施药防治,依照防治指标,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等药剂。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天左右再防一次。遇涝时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3)小麦锈病、白粉病:对拔节-孕穗期出现的条锈病发病中心或条锈病、白粉病发生较重的田块,要立即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可选用烯唑醇、三唑酮、丙环唑、醚菌酯等药剂喷雾防治。抽穗后结合预防赤霉病,开展对锈病、白粉病的兼治。

(4)小麦蚜虫:注意保护利用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草蛉等优势种天敌。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时,可不必施药防治。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头/百株,穗期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可选用吡蚜酮、呋虫胺、高氯·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对水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后期穗蚜发生量大时,可选用噻虫·高氯氟、联苯·噻虫胺、联苯·噻虫嗪等药剂进行防治。

(二)油菜菌核病

1.防治技术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预测预报为依据,适时药控为关键,全面实施综合治理技术。

2.主推技术: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油菜菌核病重发地区,重点推广种植目前对菌核病抗(耐)病性表现相对较好的早熟品种。

(2)做好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确保田间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3)规范施药技术。切实把好防治适期与次数、对路药剂和施药器械三个关键环节。施药适期与防治次数:于油菜盛花期施药防治1次;若油菜花期遇连阴雨,于盛花初期增加药剂防治1次。防治对路药剂:可选用菌核净、腐霉利、啶酰菌胺、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同时须注意花期用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施药器械:大力推广应用高效施药器械。

编辑:汪丹周李君刘燕

监审:叶玲玲陈文静

总监审:刘辉

主办单位:太湖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thxww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