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妮呵,阿依莫苏各色达。”(彝语:您好,请照顾好您的小孩。)3月16日,在攀枝花开往成都的T次列车上,25岁的列车员瓦扎阿基莫跟随班组*团服务队,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她灿烂的笑容和流利的彝语,让彝族旅客倍感亲切。
彝族女孩瓦扎阿基莫从小就在成昆铁路边上长大,对铁路人的风采和事迹,可以说是耳濡目染。阿基莫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长大要成为铁路的一员。
阿基莫与母亲
年,18岁的阿基莫终于如愿,从学校来到成都客运段实习。那年单位的五四青年节文艺演出,车队推荐阿基莫参加了文艺汇演,一段独具特色的彝族舞蹈,让大家记住了这位美丽的彝族姑娘。年9月,阿基莫正式成为成都客运段列车员,被分配到广州一队值乘K次列车。
年,阿基莫在一次乘务组织调整中,开始值乘成昆线上攀枝花开往北京的K/次列车。这是她的愿望——回到大凉山,让彝族旅客能够感受到“家乡人”的服务,见证她成为一名铁路人,为她感到高兴和自豪。
刚入路时,因为觉得自己有口音,面对旅客阿基莫总是不好意思开口;因为少数民族的身份,阿基莫担心自己不能融入班组大家庭,有些少言寡语。车队和班组同事看出了阿基莫的心结,找阿基莫交谈,希望打开她的心结。
因为彝族旅客较多,成都客运段创新服务模式,在成昆线上的班组设置了彝族服务岗。车队聘请阿基莫担任彝语老师,制作彝汉双语音译卡。为了让自己的彝语知识更加系统规范,阿基莫退乘回家总会向身为彝语老师的哥哥请教。她还教给班组同事一些彝族日常用语,慢慢地,和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
阿基莫对工作越来越有热情,重新找回了自信。在车厢里,经常能听到她开心地对老乡们说:“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瓦扎阿基莫,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彝族姑娘。”
为更好地拉近与旅客之间的距离,阿基莫特意准备了一件有彝族特色的马甲。每当她穿上这马甲穿梭于车厢之时,彝族旅客除了惊讶,更多的是欣喜。阿基莫就像是大凉山的女儿,为他们送上关怀与照顾,车厢里流淌着一股暖流。
在阿基莫灿烂的笑容背后,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支撑着她。年初,阿基莫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洛木拉且,说起他,她总是露出开心又傲娇的表情。
洛木拉且从小生活在大凉山最贫困的地区,家里有六七个兄弟姐妹,生活条件差,但他刻苦读书,说自己一定要读大学。后来,洛木拉且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法律专业,T/次列车成了他往返家和学校的固定交通工具。他常说,铁路延伸着他的梦想。
阿基莫与丈夫洛木拉且
毕业后,洛木拉且选择回到家乡,进入喜德县司法局工作。他常坐/次慢火车上下班,往返于西昌和喜德之间,当时他和阿基莫还在谈恋爱,她退乘下班后,也常坐小慢车去看他。年底,洛木拉且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昌市检察院,并于次年同阿基莫结婚,在西昌定居下来。通过相互扶持和奋斗,这对年轻的夫妻日子越过越好。
年,阿基莫成为一名母亲。返岗后,她对列车上的孩子格外关心和爱护,初为人母的她明白“小候鸟”们是最希望和家人团聚的,而在车上,她就是孩子们的“列车妈妈”。
“在车上看到的每个小朋友,都像是自己的孩子。”阿基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