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个体优点与缺点的立体化评价如何开展?
在我们班里,没有人觉得羞于谈自己的缺点,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缺点只不过是自己发展中的暂时现象。
中国论文
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是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呢?我们认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来自对学习过程的积极的体验,有赖于对学习过程的激励性评价。目前在评价领域,讲“应该怎样怎样”或者“要怎样怎样”的文章多,讲具体的方法措施的很少。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主动、愉悦地发展。
怎么激励学生的优点?
激励性评价首先要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开始,而且这些评价用书面的形式固定、积累下来,最终会形成看得见的学生成长的一系列“足迹”,形成“闪光足迹”档案袋。档案袋里的内容既有可比性,又因为各自的内容和主题有所不同,具有“模糊”的一面,这就避免了以往的评价措施“激励一批,打击一批”的弊端。
我们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将评价和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以下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与欣赏。
“我是可爱的”――找优点和闪光点的活动。“找优点和闪光点”是我们开展的第一个活动。学生把想到的自己的优点、闪光点,比如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份整洁的作业、一种不同于别人的解法等,随时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盖上一枚“闪光足迹”的印章,收存在各自的档案袋中。这项活动以自觉自省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中所带来的“我是可爱的”这种心理暗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不竭动力。
“我是最美明星”评价表的使用。教师每周发给学生一张“最美明星”评价表,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进行自我总结评定,在认为做得好的栏目内印上“闪光足迹”印章。每周末,全班进行综合评定,印章多的同学就是本周“最美明星”,将获得老师写给家长的喜报。
在评价表使用的第一周,学生们感到很新鲜。为了获得印章,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积极讨论,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每次评比都认真填写每一项内容。两周后,刚开始的新鲜劲和认真劲过去了,有些学生开始弄虚作假,评价的真实性受到了影响。基于此,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人,评价表在小组评议后填写。这样,某一方面的表现必须有其他3人的认可,方能得到印章。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合作,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而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尤其适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成立“数学评价委员会”。由大家推选出5名或7名(单数)值得信赖的同学组成数学评价委员会,再从中选出一名会长一一负责掌管“闪光足迹”印章,因此被戏称为“掌玺大臣”。数学评价委员会负责组织安排阶段性评价活动,以避免印章的滥用,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与评价能力。某个同学某方面是否进步了,是否应该得到奖励,必须以数学评价委员会中多数人的意见为准,所以数学评价委员会的成员人数为单数。通过的学生由会长在他的“闪光足迹表”上盖一枚闪光足迹。
我们采取师评与生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等,从考察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对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进行考察和综合评价。如此,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变得“绿色”、“环保”。
捕捉“最美瞬间”的活动。“你的总结棒极了!”
“你思考的角度总是与众不同。”“你很有见解”……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我们从不吝啬激励的语言,除了妙用以上赞美语言外,还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制作各种标志。比如最美智慧星、观察星、勇敢发言人、数学小博士等。学生在哪个方面表现出色,就在哪个方面及时进行表扬奖励。若有机会,我们还会用手机随时拍下学生的最美瞬间,打印在A4纸上,张贴在教室走廊里的“最美明星”专栏中。
发送“喜报”的活动。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持续发展,当学生的“最美瞬间”标志达到10个后,老师就会发给学生一张“喜报”,上面写着老师的贺词,如“祝贺你,你的进步真快!”“你的努力换来了大家对你的尊敬”……除老师的贺词外,还有同学们的寄语。看似不起眼的“喜报”,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争当“数学小博士”的活动。我们设计并制作了“数学小博士”证书,在A4纸上写着:“XX同学,你被评为数学小博士,大家为你喝彩!”在证书的四周盖上“闪光足迹”的印章,放在“闪光足迹”档案袋中,并复印一摞备用。我们把书面测试变为人人争当“数学小博士”的活动,让大家口头说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谁最先说出最合理的方案,谁就是第一个“数学小博士”。得到证书的学生,可以当“考官”去考别的同学。从第一张“数学小博士”证书的发放开始,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就被点燃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开展“百题无错”活动。小组长记录每个同学的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情况,谁连续一百道计算题不出错,谁就获得“百题无错”的证书。这样一来,学生在计算时变得更细心、更耐心了,实验班同学的计算正确率得到大大提高。
我们还重视家长评与学生评的结合,使家、校形成一股合力。老师定期整理学生的“闪光足迹”档案袋,将学生获得的各类证书和相关成长材料用统计表的形式统计出来,然后向家长汇报。家长看后在上面写出对孩子的评价,这样不仅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们的交流,还促使家庭与学校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合力。
此外,我们还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法宝”――表扬条。如果孩子在家里某方面的表现有进步,可以凭借代表家长意见的签条,由数学评价委员会的会长直接在这个学生的“闪光足迹表”上盖一个印章,不需要经过集体表决。这一措施很受家长欢迎,等于是交给家长一个管孩子的“法宝”。在家行为习惯不好、挑食、不收拾房间等,家长可以用不签条来“要挟”。这样一来,评价就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里,深入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上了。
怎么对待学生的缺点? 评价是一项立体化的工程。如果评价仅仅是鼓励和表扬,那么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但不恰当的批评又会打击学生成长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缺点,我们创设了个性期盼评价,与多元激励性评价一起,组成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
富有人文内涵的学生个体期盼性评价法。如果强调考试结果的一元评价是一个“点”,那么激励性的多元评价就是一个“面”,在这个体系中还缺少一个纵向的“轴”――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轴。我们应淡化学生个体之间的比较,强化纵向比较,就是自己跟自己比,用现在的自己跟过去的自己比,用未来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比,强调学生个体的未来性和发展性。为此我们设计“学生个体期盼性评价法”。其操作过程为:“反思缺点一写出申请公布申请刻意表现定期评价一签名通过一足迹闪光一螺旋上升”。
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们反思,找出自己身上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对于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的中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征求家长和同学们的意见,从众多的“镜子”中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书面的申请,请大家关注自己在这方面的进步。申请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申请书的内容通过家校联系卡告知家长,委托家长在家里给予关注;然后以张贴上墙的方式在全班公布,大家每时每刻关注他的在校表现,并把他的变化反映给评价委员会。一周过后,评价委员会综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家长反映来的在家里的表现),对这位同学是否进步做出裁定,评价委员会的同学认定他确实进步了,就在他的申请书上签名,签名超过半数,会长就在申请书上盖上“小脚丫”,收入他的“闪光足迹”档案袋。
具有“中药调理”作用的多方配合评价法。针对部分学生一味地指责别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现象,我们采取让学生写“表扬稿”的形式表扬别人。“表扬稿”收入被表扬者的档案袋,而表扬者则可以在自己的“闪光足迹表”上获得一个印章。这就像中药的配伍,各种方法合理搭配,既发挥了各自的“药性”,又限制了彼此的副作用。这些设计的目的只有一个: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欣赏别人。
在我们班里,没有人觉得羞于谈自己的缺点,学生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缺点只不过是自己发展中的暂时现象。像这样经过每周一小步每周一循环的螺旋式发展,很多同学改掉了自己的缺点,“我在进步中”是每个同学的真实感觉。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