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婺源,油菜花之后能穿越让你有机会重新做 [复制链接]

1#

婺源熹园,穿越到南宋朱家庄,看饮酒插花、一片繁华。

我在熹园真是看了不少戏。

今日的熹园真的有了宋词《瑞鹤仙》所描绘的:“花影乱,笑声喧。闹蛾满路,成团打块,簇着冠儿斗转。”

先从南宋的服饰说起吧,多姿多彩的唐代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宋朝人的严肃淡雅。

着装介于低调与奢靡之间,又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更多见的是简洁与朴素。窄袖、交领,绫纱、锦绣、印花布,一年四季的花卉组合成花饰,风格写实的云雁、仙鹤、金鱼、蜻蜓,曲水、回纹、雪花之类的纹样,被绣在女子的长裙和项帕上。

妇女穿长裙,在宋代话本的小说里屡见不鲜。

上身则穿着短制的绸衫来配,腰间还要配上一条绣花裹带。再到头饰,妇女一般梳髻,犹如一朵彩云。

由于梳髻,自然要配钗,因此我想每个活在南宋的女子都必定有一个匣子,用来装自己的玉簪、金钏、珠钿,还有插在头上的鲜花,又还有丝织物、珠翠、簪与坠。

一进园,没等多一会儿,出来个穿素式罗裙的女子,表现得一点矜持一点端庄,冲你一弯腰,告知你园子里有三条线路。她叮嘱着各位如果想知道朱家庄正在发生什么事儿,千万不要错过了和生活在此的村民交流。

朱家庄的人也成了风景,与一个又一个连绵不绝的我们擦肩而过,他们却是幻化作古风人物的宋代村民。穿越回曾经的朱家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身世和故事,既有蓬勃的少年有娇羞的朱家小姐,有科举高中的儒学才子,有尝尽辛酸、屡战屡败的农家秀才……

人间情感,无法把握的太多,却好像在这里得到了永恒。

重重考验之后,会在朱家庄内偶遇刚下凡的神仙,会看到漂亮又要招上门女婿的茶楼掌柜,会遇到睿智通达又有着朦胧诗意的智者。有的爱动气,有的心里不畅快,有的对一切任之由之以醉酒度日,有的讲着这宋家庄里鸡毛蒜皮、东长西短的事。

好像外面正是高速发展的时代,这里却有一种停留和梦回。

每个宋代村民都那么强烈地存在,又忘乎了生老病死,他们简单、可爱,因历史的容量而丰富,因实实在在的身世而有趣。

然后,总有一个小老板站在自己的摊铺旁,喊过来喊过去……让你不禁去想,南宋人做不做发财梦,多不多想和指望着什么。

无论朱家庄里的南宋女子有何装扮有何指望,男子都盼望着富贵吉祥,和想为官宦生涯讨个好彩头。

男子的衣袖上是彩绘花边及金粉印花,上下身服饰却主要是白、青、皂、杏*、茶色,上乘的人物穿着的用罗纱制作,服装宽松且也用时令鲜花作为装饰。而古书上记载的宋代男子簪花,也和朱熹所提倡的理学思想有关。

宋代宫廷的“礼制”中,簪花对于上层阶级是一种日常礼节。朱熹的理学思想提倡的是“克己复礼”,于是簪花由礼仪程序变为装饰习惯,宋代男子所簪之花有茱萸、木槿花、蔷薇、梅花、杏花、棠梨、茉莉、牡丹、菊花等样式。

穿着这样宋朝服饰的男女住在一栋栋庭院里,而熹园的每一栋家院都有极精致的石雕、砖雕、木雕,庭院的桌子上摆了许多吃食,有干果、蜜饯、饼食,一系列面食中又有宋人最喜欢吃的包子。历史上,宋代始有”包子”这个词,从牛肉包到猪肉包,还有专卖鹅鸭肉馅包子的店铺。南宋饮食文化颇有素食之风,素食包子大概也很受宋人欢迎。

熹园坐落于婺源县紫阳镇汤村街边,地处星江河畔,面水依山,古树掩映。

此地原名“朱家庄”,是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地方,是朱熹祖上居住地。曾经朱家庄,如今南宋熹园里沉浸式的体验。在有着朱子文化的园子里,看到有关南宋的热闹欢快场面,无论是选择了爱情或事业或神话线的主线剧情,都分明感到一切都有了生命和无限亲和力。

从走上熹园的引桂桥开始,那些风水轮流转、按家中辈分来喊的名号,上家下家、书院经阁、绣楼碑廊,按照一幢幢建筑依次排开,预备看好戏的心态就这样开始了。

如果说从前更喜欢古老幽闭的地方,那么如今我应该更喜欢情景繁多、一走进门就有人端水端锅的地方。

有人招摇有人俗气有人老气,又有人穿着红衣红裙从头到尾都是美丽,让你连看好几眼、连着动心好几次。

有人不定,有人得意,有人滑稽,有人遵从礼仪,有两家人正发生简单的争执和推搡,这些人既有既定剧情,又可以以你的想象是这种搭配和那种搭配。

相当的随大流和不寂静,像某部电视剧很好看、还可以自己进去演。

无论是下雨还是等雨停下,下雪还是雪已经积得蛮厚,熹园的门一开一关,里面外面就变成两个世界。物什也多,故事也多,密密麻麻的、也够折腾的,却不让人有一点烦心和疲倦。时间好像不太走了。

几十个角色有几拨人轮转在扮演,上午场的人或许扮演着琴女,下午场的人刚又赶过来了。

没有什么节奏,没有什么“让我想一想”,都是随机出现,朱启明与朱家四小姐朱小芸欲私奔远走高飞,临行前托你给双方父母带话,希望家人能够理解成全……又有下凡至朱家庄的神仙过来,在一群人中相中了你或她,告知你是可以接引神龙降福祉的有缘人,而开始之前你又必须突破重重考验。

不是疾行疾去,不会损耗太多的力气和耐心,就像是真的回到朱熹二世祖、三世祖居住的村庄一样,不再有任何匆忙的理由,更无谓焦灼,每一分钟都有一簇来自朱家庄人生活的热情,又有来自南宋的生计、恋爱。

这么想着,便觉得不如回来这里停一停。心内多了一点南宋的饮酒插花和一片繁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